·生活百态

七旬“泥腿子”当了“甩手掌柜”

人民政府网 2018-02-04 11:24:48
设置

深冬时节,寒意正浓,一场大雪过后,深山里的小村庄显得格外寂静。1月31日,记者随莱城区苗山镇政府工作人员来到陡峪村,踩着未化的积雪,走过田野阡陌,来到贫困户李光锡的家,推开柴门,几只老母鸡在院子里啄米,走进屋内,各种家具擦得锃亮,炉子上炖着白菜和肉,老两口从厨房里端出一碗炒花生,沏上一壶热茶。众人团坐在八仙桌前,李光锡打开了话匣子:“不多说别的,人家给咱种丹参,卖了钱还算咱的,政府和合作社是真心实意为咱老百姓谋福利。”

 

李光锡今年78岁,跟老伴守着自家的二亩地种花生和红薯,忙活一年只能勉强满足温饱。五年前,他和老伴因高血压丧失了劳动能力,把地交给儿子打理,老两口因此放下了挥舞了五十多年的锄头。李光锡掐指算了算全家的收支情况:“养老金每月200元,老战士每季度补贴525元,花生能卖400多元,老伴高血压,吃药看病一年要2000多元,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每当逢年过节,邻居家杀鸡宰羊,喝酒吃肉,他们家却冷锅冷灶,在李光锡看来,能吃上一顿肉,都是件幸福的事。

 

改变从2017年开始,3月的一天,苗山镇岳圣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来到了李光锡的家,商定帮扶脱贫一事。合作社看中了他们家位于岭上的沙土地,认为这里适合种植白花丹参,但老两口却坚决反对,他们担心自己没体力,没能力,种了也卖不出去。

 

“幼苗我们合作社提供,耕地、种地、管理、收割你们都不用管,丹参卖了钱八成算你们的,两成归企业,每亩地我们还补助300元,您老两口就等着坐在炕头上收钱吧。”合作社社长李奉胜的一番话让他们动了心。

 

李奉胜创立的岳圣药材种植合作社是目前莱芜市最大的丹参种植合作社,目前有3000多名社员,种植面积两万多亩,年产药材6000多吨,当地人对此耳熟能详。

 

“有这等好事,天上掉馅饼啊。”老两口半信半疑,决定先拿出一亩地试试。

 

4月,进入丹参种植期,合作社农技员开着拖拉机来了,播种机使劲地在地里哼哼。开沟、施肥、点播,不到两个小时,一亩地就种好了。“真不赖,要是雇个人种,不光得花500块钱,还得五六天呢。”李光锡盯着播种机看了半天,左摸右摸,看花了眼。

 

3个月后,破土而出的幼苗长到了腿窝,一大片的白丹参花,像是下了一场大雪, 李光锡一天到头地转几遍,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丹参对养分吸收过于霸道,不能重茬,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肥效急剧降低,病虫害发生频繁。”李光锡心里直犯嘀咕,种过丹参的老农也叮嘱过他,前一茬长得越好,后一茬长得越孬。

 

为此,李光锡找到了合作社,农技员李光常帮他出了个注意:“两亩地,一亩种丹参,一亩种黄芩或者其他中药材,倒腾着来。”李光锡茅塞顿开,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10月底,终于盼到了收获期,地里又忙碌了起来,收刨机在前面撒欢地跑,丹参被连根拔起,几位药农在后面拾,只用了两小时就装满了两辆三轮车,李光锡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运回家晒至半干,足足有600多斤,合作社工作人员上门验货,按高于市场价1元每斤进行收购,李光锡当场就收到了31张百元大钞,“好家伙,这么多,比种花生翻了将近6倍。”他发了财了。前几天,他割了20斤肉,灌了香肠,打了酒,杀了柴鸡,准备热热闹闹地过个年。

 

据了解,苗山镇岳圣药材种植合作社去年与100名贫困户签订了个帮扶协议,由合作社提供幼苗和技术,成熟后按高于市场价0.5元到1元收购。对其中无劳动能力的12户村民,采用“耕种管收”全包的代种的方式,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一年内,100户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成功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