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不能卖就不能卖,说啥都不能卖了!”1月24日一大早,老柳的老婆子就对老柳怄起气来。说起怄气的原因,竟是因为一口缸的去留!
老柳是高新区鹏泉街道陈梁坡村的居民,按照有关规划,陈梁坡村被列入今年的旧村改造计划,而且大桥路北延,俗称的“高铁大道”也将穿村而过。
在这里住了50多年,对老柳老两口来说,家里的每件物什都融入了感情的元素。突然要卖了,心里怎能割舍?可这些罐罐坛坛搬到新房子里也没有多少用处啊。依着老柳,全卖了。
老柳闷头奔进北屋,一趟又一趟把烟囱、铁炉子、蒜臼子等物件先后搬到院子里,接着,又把一口大缸搬了出来。见状,老伴儿急匆匆冲了过来,紧紧抱住水缸,“这个坚决不能卖!”
“依老婆子的,这口缸就不卖了!”看到这种情形,老柳心软了。
说起这口缸,可算是老柳家里的“老古董”了。作为老太婆的陪嫁,跟了他们已有50多年。历经半个世纪,他们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几经搬迁,家什更新了几代,唯有这口缸始终伴随着老两口,见证了他们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有了儿孙后,这口缸又成了盼儿孙回家的念想。几多春秋,每每进了腊月,老两口都是将水缸里接满水,将铁炉子生得旺旺的,给孙儿们烤个红薯、馒头,数着日子盼孩子们回家过大年。
今年72岁的老柳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老柳老两口都带着这口缸搬进搬出。可这次搬迁,旧村改造回迁后,二老将住进楼房,上楼有电梯、集中供暖、自来水、天然气更是一应俱全,两位老人很是满意。但住了楼,这口缸似乎没有了用场,而且,这口缸该放在哪里也成了一个问题。
村干部段伦花来串门知道了老人的心思,“大爷,放心,越搬越好,村里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早日让咱大家庭的成员回家!春节后,我们的村史馆也要动工了,村庄发展资料,历史照片,包括村里的老物件,都可以放在馆里。如果您二老愿意,这口缸就可以放在村史馆。”“那敢情好,到时候俺把缸放进村史馆里,想它了就去看看。”老伴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柳的缸,终于不用愁挪地方了,村史馆建成了,缸也能回“家”了。“振兴乡村,不但要把村子变得生态宜居,还要留住乡愁。留住乡愁,就是守住我们的根本。老一辈人能睹物思情,也让年轻人饮水思源。”村支书曹方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