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

在朋友圈晒新世相营销课的样子,真的很像一棵韭菜

腾讯文化 2018-03-30 09:40:06
设置

[摘要]由新世相推出的《新世相营销课——十大营销爆款公开复盘》知识付费活动,因为涉及多级分销被微信团队喊停。

当万人掏钱学习新世相的营销课时,他们本身就成为新世相的营销案例——你越是渴望成功,就越容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变成被收割的“韭菜”。

在朋友圈晒新世相营销课的样子,真的很像一棵韭菜

(视觉中国/图)

前几日,一组五颜六色的海报刷屏朋友圈,这是由新世相推出的《新世相营销课——十大营销爆款公开复盘》知识付费活动。新世相,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新媒体营销公司,号称善于打造刷屏级营销事件,“4 小时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佛系青年”——其爆款营销经验也醒目地标注于海报上。更逆天的是此营销课的销售规则:“每万人购买涨5元”!眼看着朋友圈刷的价格水涨船高,身边好友纷纷入坑,并在海报上“喊话”:“在涨价前邀你一起组队学习!”能忍?不过,这场盛会开始不到5个小时,就因为涉及多级分销被微信团队喊停。戛然而止时,该课程价格已经从最初的9.9元涨到54.9元,购买人数已达96699人次。

新世相创始人张伟事后回应,内容产品经得住考验是一切销售和传播的根本。言外之意这次营销的套路无论多么花里胡哨,肯掏钱的大多数人,还是基于认可新世相的内容质量。的确,新世相营销课的目标客户非常明确,就是需要营销知识、渴望“10万+”的传媒公关界人士。这些群体对新世相经验的狂热,更让人想起一度被“成功学”支配的恐惧。只是与成功学导师热血沸腾的演讲或成功学书籍慷慨激昂的文字不同,这次人们对成功学的追随披上了知识付费的外衣,却依然掩饰不了他们对于获取成功的焦虑与渴望。

成功学步入“新世相”

卡耐基的演讲、贴着马云大头照的管理书籍或语录、各类商界名人的传记,每个书店都会有它们不可或缺的位置。有一段时间,“成功学导师”走进众多公司和中小学校园,在舞台上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金光闪闪的头衔与经历,举起手或伸出食指做强调状,带领大家反复咆哮:“我要,我愿意,我能行!”听众热泪盈眶。不少人可能对这些成功学的传播场景嗤之以鼻,觉得是“洗脑”、“玄学”、“正确的废话”,但这丝毫不妨碍成功学依然有它巨大的市场,因为通过看几本书、听几场演讲、上几堂课就能成功,看起来真的无比方便与快捷,也极具吸引力。

知识付费的兴起,和成功学风靡的原理如出一辙,在成功学的包装形式产生变化的同事,也让它有了继续发展的土壤。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同样是崇尚捷径的心理,看一本成功学书籍、听成功学导师演讲,显然已经不够快了。能够沉下心来看书上课的人越来越少,更不要提去“进修深造”。知识付费正是抓住了互联网碎片化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现代人的知识焦虑。简而言之,人们都希望,在上下班路上看手机的时间里,便能快速汲取更多知识。尤其是近年来,不少“草根”通过互联网这一途径成为身价不菲的网红,带来了一种“成功仿佛触手可及”的繁荣景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世相这样一个大V开课传授如何营销,对于那些迷惘的博主来说,自然就极具吸引力了。

但通过碎片化学习获取成功是一个悖论。不少为知识付费的人,其实清楚看到碎片化阅读对自身积淀与提升毫无帮助,但由此产生的焦虑,最终他们还是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来解决。毕竟在时间与精力都不足的情况下,总得做点儿什么缓解焦虑吧?哪怕是假装在学习呢。在朋友圈呼朋喊友组队学习,而不是组队吃鸡,这个气氛就足够诱人了。在为课程付钱、转发朋友圈的此刻,可以简单、快速、大量学习的虚假拥有感,就如同成功学导师的演讲般振奋人心。至于到底最后能得到什么课程,自己能领悟到什么成功诀窍,暂且不去考虑了,就像听完了导师的演讲,你一点儿也想不起他说了什么。

追随成功学注定不能成功

狂欢过后,冷静思考,有一个道理虽令人沮丧,却是显而易见的:就算精读成功学达到专业十级,你最终也不会成功。

首先,成功的人一般不会把他的经验百分百的告诉你,新世相所售的营销课会为你定制一套通往成功的解决方案吗?你最多只能从它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一点启发而已。何况,成功者在谈论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表达的从不是事实的全部。因为就连成功者自己,都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成功的原因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

不过,假设成功人士真的能把成功因素全盘托出,一一分析,听众是否就能受到指点而走上人生巅峰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成功学有一句老生常谈: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这是整个成功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但也是实实在在的鸡汤与伪命题。成功的人本身就具备了成功的特质,眼光、性格、悟性、行动力、出身……这些特质要不就是与生俱来,要不就是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很难通过学习加以复制。何况,想通过成功学获取成功的人,从动机来讲,就充满惰性与投机取巧心理,也就更难成功了。

成功需要一点际遇与运气。可以说就算你和当初的马云有着一样的起跑线,也不会取得他那样的成就。新世相营销课到截止时,有接近10万人加入购买课程,他们当中又有几个人能变成“新世相”第二?可能是完全没有。再怎么不情愿,我们也必须承认,成功是稀缺品,大部分平凡人无论再怎么努力,距离那些“社会成功人士”,依然有非常遥远的距离。

你渴望成功的样子,很像一棵韭菜

事实上,在这场闹剧中,更加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当万人掏钱学习新世相的营销课时,他们本身就成为新世相的营销案例——你越是渴望成功,就越容易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变成被收割的“韭菜”。

在朋友圈晒新世相营销课的样子,真的很像一棵韭菜

在成功学领域,有的人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因此他们的名言、演讲会被追求成功的人奉为至宝,虽然他们往往是不自知的。另一种人则相反,他们凭着过人的口才和对人性心理的把控能力,当上“成功学导师”而获得成功。后者的成功可以说是利用了万千渴望成功的人,收割了一大波“韭菜”。运营知识付费的互联网企业就是成功学导师的进阶版。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就曾指出:“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很多互联网企业的运营目标,正是尽可能地激励用户使用自家的产品,收割其注意力和时间。新世相的这波操作,不论是噱头打造,还是利用人们追求成功的焦虑心理、促成社群传播效应,其对人性的洞察和营销套路可谓精彩。这也说明很多自以为远离了成功学的人,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精明、坚定。

新世相营销课最后被禁,差评调侃不断,其中得失外人无法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次朋友圈接力的过程中,新世相既收割了韭菜,同时又收获一个刷屏级的成功营销案例,下次要是做海报,内容可以更丰富了。便有网友调侃,成功学要想发挥作用,前提是你自己千万不能相信,而要让别人去相信它。所以新世相教给我们的营销经验,不在它那几门课之中,而在于这个事件反映出来的精妙“割韭菜模式”。如果你在事先就能够对“成功学导师”的营销精髓有一个较为精准的判断,就已经说明你在个人素质上,比那些因为9.9元低价入坑而沾沾自喜的人要更接近成功了。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