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往事

旅美作家李黎《半生书缘》忆文坛往事

2018-03-05 10:20:44
设置
《半生书缘》 李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半生书缘》 李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纵观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年后由于政治格局的变化,海峡两岸很多作家及作品被遮蔽和禁止。引用作家刘心武的话,现代文学的文脉为政治所震荡,甚至切断。如何“冲破禁制,将切断的文脉接续”,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文坛有识之士关注和致力解决的问题。

  作为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到大陆走访的旅美作家,《半生书缘》的作者李黎女士和老一辈作家、学者交往结缘的机会,乃是他人企望不及的。当年她在出版界前辈、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先生的引导下,一一拜访茅盾、丁玲、巴金、沈从文、黄永玉、艾青、钱锺书、杨绛、李子云……他(她)们中的大部分人,正处于“夕照余晖”,但都没有拒人千里,而是用相当坦诚、率真的态度直面作者,所谈所论,都极具最后的风采。这些与作者“一同度过悲欣交集的80年代、变化巨大的90年代”者,用他们的热情与温润,给她留下美好的记忆。而那些台湾的作家如殷海光、陈映真,则是作者的文学启蒙者和故友,“那些温煦的记忆”伴随作者“从青年岁月至今”。

  本书中提及的十二位作家、学者、出版家、评论家, 其文其人都曾在作者的文学生命里走过。他们中有的驻足指点,有的伫留长谈,对作者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对于这十二位人物,每位至少用一篇、或新旧数篇文章来记述。书中有拜访时留下的图片资料,有拜访之后旋即记录的文字,也有多年后作者根据回忆书写的感悟。书成之后,再次审视,作者发现书中的每位人物,无论生活在大陆或是台湾,都经历过政治的动荡,遭遇过迫害。他们的这种经历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也映照了那段动荡的历史。作者感叹“但凡有理想、有才华、有风骨的写作者,身处那个时代,无论在海峡的哪一边,都无法逃脱政治的涡漩吧”。

  本书中既有二三十年前的旧文,也有刚写成不久的新文。作者用题记和图片结构各个时期记录这些作家、学者的文字,整理成书,发现“倏忽已过半生”、“人书俱将老去”,但犹盼这些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篇章,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见证,一个20世纪民族书写的侧影素描”,而使“文字长存,记忆之河长流”。

作者简介:

  李黎,本名鲍利黎,是出生在大陆﹑成长在台湾﹑旅居美国的小说﹑散文﹑剧本及专栏作家。祖籍安徽﹐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高雄女中﹑台湾大学历史学系﹐70年代赴美﹐就读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政治学研究所。曾任编辑及教职,现居美国加州斯坦福,专事写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出版小说﹑散文﹑翻译﹑电影剧本等逾三十部;获有多项小说奖﹑电影剧本奖 (并摄成影片)。作品多次被选入台湾年度小说选﹑散文选;代表作被收入《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小说卷及散文卷、《廿世纪台湾文学金典》小说卷;并列为“台湾小说二十家”(1978-1998) 之一。

  著有小说《最后夜车》、《天堂鸟花》、《倾城》、《浮世》、《袋鼠男人》、《浮世书简》、《乐园不下雨》等;散文《别后》、《天地一游人》、《世界的回声》、《晴天笔记》、《寻找红气球》等;译作有《美丽新世界》;回忆录《昨日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