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物

李传代:工具包装载节俭美德 尽心尽力节约资源

中安在线 2014-12-15 22:54:43
设置

  【上榜理由】他30多年如一日,坚持在井下随手捡拾遗漏、废弃的小零件,加起来差不多3000公斤。 1000多处井下开关更换的螺丝、垫圈都是李传代和工友们捡拾回来的。

  “李师傅,您的工具包咋比我的重呢,有什么好宝贝吗? ”7月28日早班升井途中,刚分配到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矿保运二区的技校生卢东东,提着师傅李传代的工具包好奇地问。随同李师傅一道上井的老工人武云飞哈哈大笑:“李师傅包内‘宝贝’多着呢,有下井捡拾的螺丝、弹簧垫圈、胶皮圈……”

  在杨庄矿保运二区,那些在井下遗漏的、废弃的小零件,都被职工当“宝贝”一样捡拾起来装在工具包里,这个节俭的好习惯好传统,在杨庄矿保运二区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煤炭一度滞销,矿井资金十分紧张,我们通过勤俭节约,为企业省了不少钱。现在煤炭企业又遇到经济困难,浪费少一点,效益就会高一点,职工收入就会少降一点。 ”李传代说。

  34年前,李传代从技校毕业分配到杨庄矿综采二区工作,时任该区党支部书记的是全国劳动模范马典周。马典周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基层干部,一有时间就给职工反复讲过去的苦日子,教育工友勤俭节约。

  有一天,李传代在井下拆除综采转载机时,将一颗有问题的螺丝随手扔了,碰巧被马典周发现了:“小李,你可知道这一颗螺丝值多少钱?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啊,我们不能随便浪费,国家现在还很穷,大型机组主要靠外国进口,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零部件,能修复、复用的绝不能浪费。 ”马典周把丢掉的螺丝又捡了回来,放进李传代的工具包里。从那以后,李传代就养成了随手捡拾小零件的习惯。

  后来,李传代从矿综采二区调到保运二区掘进机械化队。部分职工节约意识淡薄,井下遗留的螺丝、弹簧垫圈、胶皮圈、卡爪随处可见。该队有一名姓孟的工人,是个急性子人,干活速度快,工作完成后拍拍屁股就上井,在现场经常遗留下一些小零件。一天班前会,李传代把孟姓工人几天来丢弃的零部件堆在桌上,这名工人自知理亏,当场认错。这件事也提高了大伙儿节约意识。那时没有配备专用的工具包,工友们就想办法用废旧皮带的中间层自制成工具包,人手一个,大伙儿将干完活没用完以及上下班途中捡拾的小零件装进包里带上井,交给库管员归类复用。30多年来,矿职工的工具包越来越美观,捡拾的是小零件,传承的都是大美德。

  【记者感言】

  李传代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身边工友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节约意识,尽心尽力节约资源。他的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克勤克俭的优良品德。